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是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合格研究对象分别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试验措施,在一致的条件下或环境中,同步地进行研究和观测试验效应,并用客观的效应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价。
从临床医学的循证等级来讲,随机对照试验是仅次于系统性综述和Meta分析的Ⅰ级可信度高的临床研究类型。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特点和范围
优点
1.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是临床研究中避免选择偏倚和任何已知或未知的混杂因素的唯一方法;
2. 随机对照试验可以设置统一的检测方法来检测试验结局终点,能够减少信息偏倚;
3. 随机对照试验的统计学效率高,对于一些比较轻微或中等的药物临床效应也可能做出比较准确的研究结果;
4. 随机对照试验是药物疗效证据链里的金标准;
5. 随机化有利于对研究者、参加者和评价者进行干预措施的设盲,包括可能使用安慰剂。
缺点
1. 外部真实性存疑,在随机对照试验中,常常对受试者的身体状况有一定要求,纳入的受试者可能比真实患者人群健康状况更好;
2. 存在局限性,一些研究设计受限于伦理学要求,不能故意使受试者暴露于危险状态;
3. 费用高,随机对照试验相比于其他的研究类型需要用到随机、盲法、干预性手段、随访等步骤,所需花费更高。
随机对照试验流程[1]
随机化分组
随机对照是消除系统误差的唯一途径,科学的随机分组方法能够确保治疗组和对照组具有真正的可比性[2]。随机化分组是指在参与 RCT 研究中的每个受试者能够有同等机会接受任何一种治疗或干预,平衡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混杂因素。随机化的重要特征是随机分配治疗(allocates treatments randomly),并且分配过程是不受干扰的,从而使随机化不受有意或无意的因素影响[3]。
常用的随机方式:
1. 简单随机化
适合于小样本量,不适用于样本量较大的分组。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在整个研究中心按照受试者入选的先后顺序分配入试验组和对照组。通常是为获得期望的统计把握度则对患者的数量(组间分配比例)无特殊要求,对随机化序列不强加任何限制的随机化过程。这种随机方法最原始,容易被破坏,可能存在分组后组间样本量不等的情况。
2. 简单排序随机化
为解决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案导致的组间样本例数不相等的问题,可采用简单排序随机化分组方案。简单排序随机适合于一些主要干扰因素在受试者之间的分布比较均匀的样本人群,但它同样容易被破坏,也可能造成试验过程中组间人数差距大。
3. 区组随机化
适合临床特点,根据患者陆续就医的情况,将患者按就医先后分成不同区段, 然后在每组随机分配[4],可提高研究效率。区组随机化是根据受试者进入研究的时间顺序,将其分成内含相同或不同间距的若干区组(block),然后区组内的受试者应用简单排序随机法被随机分配至不同的组别,保证在试验过程中组间人数几乎相等,避免了简单随机的缺点。
4. 分层随机
适用于多中心临床试验,区组随机不能保证各组受试者的可比性,可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来减少由于病情或治疗有关的特定因素(例如性别、年龄、病情轻重)在两组中的分配不均匀而引起的不平衡或偏倚。首先按照某些重要的因素对受试者进行分层,然后再将每层受试者进行区组随机分配,分层因素一般不超过3个。
总 结
参考文献:
[1]陈茜,杨雁.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要点[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06):645-648.
[2]李静.临床试验设计:随机对照[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11):1126-1127.
[3]CONSORT Group.CONSORT 2010[EB/OL].http://www.consortstatement.org/, 2017-09-22.
[4]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化分组[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6,44(05):590.
[5]王瑞平,肇晖,李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要点和规范[J].上海医药,2022,43(07):72-77.
[6] Kuznetsova OM. Why permutation is more important in IVRS drug codes schedule generation than in patient randomization schedule generation (Letter) [J]. Control Clin Trials, 2001, 22: 69 -71.
[7]温泽淮,梁伟雄,赖世隆,王奇.临床试验的随机化分配与组间均衡性[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03):212-215.DOI:10.19378/j.issn.1003-9783.2004.03.023.
供稿 / 医学部 张梦
|